新闻中心
News
分类>>热烈庆祝:阳光创译入选2023 语言服务推荐企业名录
热烈庆祝:阳光创译入选2023 语言服务推荐企业名录2024年1月14日,在北京举办的语言服务40人论坛2023年年会暨第六届京津冀翻译教育联盟论坛上,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发布了一份名为“2023语言服务推荐企业名录”的榜单,共有50家企业获得入选。其中,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也荣列于推荐企业名录之中。这一榜单的发布旨在表彰在语言服务领域中表现出色的企业,既为市场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指南,也为企业们的努力和成就带来了公众的关注和认可。
此次入选推荐企业名录,对于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荣誉与鞭策。公司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创新和学习,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语言服务。同时,公司也将加强与国内外语言服务机构和学术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和提升,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Suntrans)成立于 2008 年 2 月。公司总部设立在北京,在美国纽约设有分公司,并在乌干达和巴基斯设有办事处。在董事长吕国博士的带领下,历时14年,阳光创译由最初只有6人的翻译团队发展至今成为拥有50余名全职管理人员、1024名兼职译员和68名核心译审人员的专业队伍。
阳光创译是中国领先的专业领域多语服务提供商,是中国专业地质矿业语言服务领军品牌。目前是中国翻译协会成员、中国语言服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和中国矿业联合会全球地质信息共享委员会理事会成员。阳光创译致力于为中国地质、矿业以及石油领域企业国际化和本地化提供整体语言解决方案,主要从语言翻译服务、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三方面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会展业务:阳光创译先后举办了六届国际矿业发展高峰论坛和三届国际翻译高峰论坛,对境内外矿业投资企业的发展和转型起到了促进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好评。
客户:阳光创译自成立以来先后为中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商务部、发改委、银监会、美国地质调查局、加拿大财政部、巴西卫生部、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欧盟委员会、20国集团等国内外政府部门和组织、PDAC(加拿大勘探与开发者协会)、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东盟矿业大会、HIMSS(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京交会、广交会、博鳌论坛以及达沃斯论坛等重要会议和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500多家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提供了大量优质翻译服务,已累计完成各领域翻译3亿多字,口译服务3万多小时,积累专业词汇超过100万。
阳光创译的核心定位已经由最初的“阳光创译=矿业翻译”——中国地质矿业翻译领军品牌逐渐延伸扩展成“阳光创译=中国国际矿业服务大平台”,涵盖矿业翻译、矿业会展、矿业咨询、矿业猎头、“一带一路”矿业商会、矿业媒体等国际矿业服务板块。
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纽约阳光创译矿业咨询公司(NewYork Suntrans Consulting LLC)CEO,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博士公派留学于美国迈阿密大学(Miami University),北京大学地质学博士后,曾工作于世界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境外矿产战略研究室。
他参与编译了各国矿业投资指南丛书以及多部地质矿业领域作品,并持续多年为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加拿大勘探与开发者协会(PDAC)、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铁矿石论坛、国土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商务部援外培训班等重要会议和论坛提供翻译服务,受到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美国ABC电视台、乌干达国家电视台NT、非洲New Vision、Daily Monitor、Mirror、《中国国土资源报》等媒体的采访和报道,并为多国总统级、部级政要提供过翻译服务。同时,他也曾先后赴加拿大、美国、非洲乌干达、香港、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提供地质矿业翻译,并参与了许多大型国际矿业项目的收购,他组织及主持了系列国际矿业发展高峰论坛和国际翻译高峰论坛。
由语言服务40人论坛、京津冀翻译教育联盟联合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语服信息技术研究院承办语言服务40人论坛2023年年会暨第六届京津冀翻译教育联盟论坛将于2024年1月13-14日在北京万方苑国际酒店举行,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举办年度论坛,邀请语言服务行业主管部门领导、语言服务投资机构、语言产业界以及学术专家相聚北京,共同研讨语言服务与翻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发布《2023中国语言服务产业报告》《2023中国语言服务推荐企业名录》。以下是《2023中国语言服务市场报告》内容。
截止2022 年底,中国语言服务市场总产值为1976亿元,语言服务从业人数约93.4万人,语言服务企业5.4万家(语言服务产值987亿元),营业范围含语言服务的企业95.3万家(语言服务产值508亿元),外商投资企业 23.5万家(语言服务产值 481亿元)。
调查发现:(一)翻译业态是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的支柱产业,贡献了超过七成的企业数量、近七成的行业产值;(二)2022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大部分语言服务企业主要依靠老客户的业务来维持经营,缺乏新客户开拓能力;(三)59%的受访企业的员工工资占到总收入的四成以上,人员成本成为语言服务企业最大的支出;(四)核心客户太少对语言服务企业的发展规模产生了巨大制约;(五)语言服务企业靠口碑式营销获得的自然增长效果有限,投标项目则让企业实现规模化增长具备了可行性;(六)中国语言服务企业主要服务对象为国内企业或个人,开展跨境服务贸易者少,“走出去”的语言服务企业少之又少;(七)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中,趋向于保守,缺少参与资本运作的动力,对于外部投资者多持观望态度。
截止2022 年 12月31日,中国语言服务市场总产值为1976 亿元。其中语言服务企业5.4万家,贡献的语言服务产值为987亿元;营业范围含语言服务的企业95.3万家,贡献的语言服务产值为508亿元;外商投资企业 23.5万家,贡献的语言服务产值为 481亿元。
截止2022年12月31日,中国语言服务企业54421家,注册资本总额为2610亿元,实缴资本为307亿元,中国语言服务企业产值为987亿元。翻译、外语培训、外文桌面排版这三个业态的企业数量和行业产值均排前三。翻译业态是语言服务的支柱产业,贡献了超过七成的企业数量,贡献了近七成的行业产值。
在54421家语言服务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为39344家,约占到72.3%;个体工商户次之,为14015家,占比25.6%;台港澳企业为221家,国有企业115家,外商投资企业160家,见图2-1。
在54421家在营的语言服务企业中,有54家企业成立年份不详,其他企业成立年份汇总表见下图。在中国在营的语言服务企业中,北京外文印刷厂有限公司最早成立于1951年,香港翻译学会成立于1971年,中国邮电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全中国语言服务企业数量不足20家;步入新世纪之后,中国语言服务企业蓬勃发展,到2019年达到了巅峰,达到9077家;疫情三年,全国新注册的语言服务企业数量略有减少,但每年新成立的语言服务企业也在七八千家左右。
中国语言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江苏、上海、浙江、安徽)、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和大湾区(广东、香港、澳门),语言服务企业规模更大,产值更为集中;中西部地区语言服务企业数量较少, 企业规模较小,产值较低。
截止2022年12月31日,中国语言服务市场从业人数约93.4万人,其中中国语言服务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为13万人,从业人数为59.3万人,见表3-2;营业范围含语言服务的企业的语言服务从业人数为22.4万人,外商投资企业的语言服务从业人数为11.7万人。
北京语言服务产值、语言服务从业人数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语言服务产业的高地。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服务产值和从业人数均名列前茅,但人均产值却仅是国内中等偏上水平。甘肃、陕西、四川三省则是语言服务人均产值最低的三个省份,从业人数多,但产值不算太高,成为国内语言服务的主要外包承接基地。、贵州、江西、内蒙、黑龙江、青海位居全国人均产值前五强,但相对应语言服务产值与从业人数却比较靠后,体现为上述六省语言服务人才较为缺乏,而非人均质量、效率、议价能力更高,当地人才无法满足本土语言服务需求,更大部分的语言服务业务外包到甘肃、陕西、四川等语言服务人均产值低、从业人数高的省份之中。
在本年度调查的语言服务企业中,93.75%的受访企业提供翻译业务,52.34%的受访企业提供本地化业务,49.22%的受访企业提供语言技术相关业务。在所有受访企业中,翻译业务收入占比为63.34%,本地化业务收入占比为7.74%,语言技术收入占比为8.29%。提供其他业务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小,收入占比也较低。
在本年度调查的语言服务企业中,10.08%的受访企业没有办公场所,44.54%的受访企业有1个办公场所,39.50%的受访企业有2-5个办公场所,有6个以上办公场所的受访企业占比不足一成。
在语言服务企业中,按照工作岗位划分,语言专业人员占比最大,达到35%,加上项目管理人员(13%)、工程人员(7%)、数据科学与支持人员(3%),生产部门人员占比为58%;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比达到9%,销售与营销人员占比9%,客户管理人员占比11%,供应商管理人员占比5%,这部分管理岗位人员占比达到34%,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参与到部分生产部门的工作之中,比如客户管理人员、供应商管理人员可能参与项目管理,中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语言相关工作;信息技术与产品开发人员占比为7%。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国际交往基本停滞,即便到疫情已经结束近一年的2023年底,我国国际航班客流量上尚不足疫情前2019年的四成。对于众多语言服务企业而言,2020年还延续了部分2019年积攒的长期合同和业务,日子可能还更好过一些。2021年与2022年,是深受疫情影响的一年,2022年比2021年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换言之,在新冠疫情影响下,2022年或许是最为糟糕的一年。与2021年相比,在2022年中,在营业收入方面,27%的受访企业下降,41%大体持平B体育官方网站,只有32%出现增长,见图6-1;在业务需求方面,27%的受访企业下降,46%大体持平,只有27%出现增长,见图6-2;在项目数量方面,28%的受访企业下降,45%大体持平,只有27%出现增长,见图6-3;在计费费率方面,22%的受访企业下降,58%大体持平,只有20%出现增长,见图6-4;在盈利能力方面,27%的受访企业下降,45%大体持平,只有28%出现增长。
59%的受访企业的员工工资占到总收入的四成以上,体现出人员成本成为语言服务企业最大的支出。语言服务企业是人力密集型企业,主要的投入就是人力资源,这从另一个侧面表现语言服务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员流动,核心语言专家或核心销售人员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
64%的受访企业的2022年活跃客户不足百家,意味着大部分语言服务企业的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没有形成规模优势。9%的受访企业活跃客户超过一千家,但活跃客户数量超过万家的受访企业只占2%,占比较低,显示出语言服务行业是一个高度分散、碎片化的产业,尚未有企业在市场上行程绝对竞争力。
2022年,新冠疫情对语言服务行业影响巨大,7%的受访企业没有新增客户,另外13%的受访企业新增客户少于两成,50%的受访企业新增客户只占二至四成,意味着大部分语言服务企业的在疫情期间主要依靠老客户的业务来维持经营,缺乏新客户开拓能力。
2022年,只有11%的受访企业表明来自其前三大客户的收入小于两成,29%的受访企业前三大客户收入占到二到四成,20%的受访企业前三大客户收入占到四到六成,18%的受访企业前三大客户收入占到六到八成,另外22%的受访企业前三大客户收入超过八成,见图6-10。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极少数的核心客户对语言服务企业的发展规模产生了巨大的制约。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一旦某个核心客户流失,企业的营业收入马上减少一成以上,而从图6-8与图6-9可以看出,企业的活跃客户、新增客户数量非常有限,很难再开发出核心客户来,导致企业收入急转直下。
28%的受访企业来自投标项目的收入小于两成,只有18%的受访企业超过四成收入来自于投标项目,见图6-11。在高度市场化的社会中,投标项目是透明度最大、公平度最大的竞争。虽然投标是一片红海,参与投标的企业需要比拼价格、比拼质量、比拼服务等等,但在投标项目胜出者,无不是行业领先者,用过硬的质量、满意的服务、适度的价格,赢得大量客户。语言服务企业靠口碑式营销获得的自然增长效果有限,投标项目则让企业实现规模化增长具备了可行性。
28%的受访企业的2022年没有任何收入来自于境外,另外47%的受访企业来自投标项目的收入小于两成,只有13%的受访企业超过四成收入来自于投标项目,见图6-12。这意味着国内的语言服务企业主要服务对象为国内企业或个人,开展跨境服务贸易者少,“走出去”的语言服务企业少之又少。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大一部分语言服务企业的业务发展受阻,因此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中,趋向于保守,缺少参与到资本运作的动力,既不走出去收购其他公司,也不愿意出售自己的公司,对于外部投资者多持观望态度。
本次调查获取数据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业(存续)企业数据库中截止 2022 年12月底的数据。语言服务企业和营业范围含语言服务的企业采集关键词为:翻译(含创译、口译、编译等)、本地化(含国际化等)、外语(含外文、语言、多语、涉外等)、语义(含语音、文本、语情、语用、语气、词汇、文字等)、技术写作(含技术传播、语料库)、字幕(配音等)、桌面排版、搜索引擎优化、全球内容管理、各国语言(如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德语、阿拉伯语、波斯语、法语、日语、葡萄牙语、越南语、意大利语、土耳其语、波兰语、希腊语、孟加拉语、印尼马来语、朝韩语、捷克语、泰语、乌克兰语、希伯来语、豪萨语、罗马尼亚语、匈牙利语、丹麦语、印地语、塞尔维亚语、旁遮普语与斯瓦希里语等)。通过每次输入上述一项关键词,搜索范围设置为“企业名称、产品服务、商标、营业范围”,将检索到的企业数据全部收集。共收集到160 多万条企业数据, 经过删除“公司名称”重复项,最终获得1,007,299项企业数据。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企业类型设置为“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检索,共得到 235,107家。
所收集企业数据包括:公司名称、经营状态、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实缴资本、成立日期、所属省份、所属城市、所属区县、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参保人数、公司类型、所属行业、曾用名、注册地址、网址、电话、邮箱、经营范围等信息
对1,007,299项“语言服务”关键词所采集到的企业数据,通过与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单位数据库进行精确匹配,标注出第一批纯语言服务企业;通过检索公司名称含有上述语言服务业态,标注出第二批纯语言服务企业;通过对公司名称含“信息技术”“信息科技”“文化传播”“文化发展”“商务服务”“学校”“培训”等关键词进行检索, 营业范围前五项含上述“语言服务”关键词的,标注为第三批纯语言服务企业,共计54,421家;另外,获得952,878家营业范围含语言服务的企业。
对于纯语言服务企业、营业范围含语言服务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按照实缴资本区间进行划分,即0元、0-10万元、10万-100万、100万-1000万元、1000万-1亿元、1亿-10亿元、10亿元以上,统计各区间的企业数量。
研究团队在2022年2月底至5月底期间,发起《中国语言服务问卷调查》,总计收到调查问卷将近600份。受访企业填写了成立年份、实缴资本区间等数据。另外,144家企业为了申报“2023年语言服务推荐企业”而填写企业准确的实缴资本。研究团队将调查数据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进行精准比对,剔除具有统计意义偏差的调查数据,最终获得有效调查问卷 468份,其中语言服务企业 256份,高等教育机构117份,营业范围含语言服务企业46份,外商投资企业22份,自由职业者 27份。
针对来自语言服务企业的 256 份调查问卷, 为了保护受访企业的商业机密与隐私,鼓励更多受访企业分享其企业数据,研究团队只让受访企业填写了实缴资本区间、营业收入区间, 在统一实缴资本区间内的企业,按照其所填写的营业收入区间的中位数推算出单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如某一企业填报的营业收入为100万-1000万元,则按照550万元计算该企业的营业收入;对于单企业来说,这种按照中位数推算营业收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但如果这一营业收入区间内的企业数量足够大,最终该区间内单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按照统计概率分布将回归到中位数左右)。为了验证上述单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推算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团队在调研时设计发布“2023 年语言服务推荐企业”,邀请其中144家候选企业填写准确的实缴资本、营业收入数据来申报“2023年语言服务推荐企业”。研究团队针对不同实缴资本区间的平均营业收入情况, 按照 256家企业按实缴资本区间填报收入营业收入区间的情况与按照144家企业按实际实缴资本、营业收入的情况进行可靠性检验,两者类内相关性为 0.989,具有统计学意义。
针对来自营业范围含语言服务企业的46份问卷和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22份问卷,研究团队设计了“据您所知,如下语言服务对贵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的贡献占比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企业填写的百分比都在 2-20%之间,营业范围含语言服务企业的语言服务贡献度为8.24%,外商投资企业的语言服务贡献度为1.12%,高度肯定了语言服务对企业营业收入的贡献度。由于调查问题设计为比较主观的作答方式,受访企业所填写的百分比只是估算值,另外受访企业样本数量较小,加上这些企业基本上均存在把部分业务外包给语言服务企业的情况,相关外包部分产值需要进行相应扣除,研究团队经过专家访谈后进行数量调整, 将营业范围含语言服务企业的语言服务贡献度调整为 2%,外商投资企业的语言服务贡献度为 0.2%。另外,营业范围含语言服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单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产值计算方式均按照与语言服务企业相同的方式进行。
在中国语言服务问卷调查中,研究团队获得128家企业填报了准确的从业人数(将外聘兼职人员折算为全职从业人员)。研究团队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库中调取这128家企业的参保人数与从业人数在SPPS 中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3。得到回归方程为从业人数=4.538*参保人数−11.879,即中国语言服务企业参保人数每增加1人,从业人数将增加4.538人,这与中国语言服务企业大量聘用兼职人员的业态息息相关。
营业范围含语言服务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语言服务参保人员估算系数首先遵从语言服务产值贡献率,分别为2%和 0.2%,上述比例已经扣除了企业把部分业务外包给语言服务企业的情况,但没有考虑将部分业务外包给自由职业者的情况。因此,研究团队按照语言服务企业的参保人员与从业人员之比为1:4.538进行系数调整,则营业范围含语言服务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语言服务从业人员估算系数分别为0.091与0.009;相关参保人数数据来自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