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中国妇女大众体育参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中国妇女大众体育参与状况的调查研究国务院颁布并启动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增强全民体质、提高民族素质、造福人类的系统工程,是与实现我国现代化相匹配的一项重要措施。妇女占我国社会人口的二分之一,妇女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这一计划的实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妇女参与体育的进程和水平大大提高,尤其在竞技体育方面可谓成绩斐然,甚至出现了所谓“阴盛阳衰”的局面。然而,在大众体育活动中,妇女则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群体,与竞技体育中的妇女体育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妇女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讲,妇女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如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与文明。如何使妇女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使其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现实而重要的课题。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将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居住在家庭户内 16岁以上的中国公民作为研究的总体,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于2001年7月1日~8月15日对北京、吉林、辽宁、河南、湖北、内蒙、四川、甘肃、广东、江苏10个省市,106个区县,237个街道,592个居委会,7994位调查对象进行了“对我国城乡居民参加群众体育活动情况”的问卷调查。本研究以该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有关人员做了补充访谈,对现阶段中国妇女大众体育参与的总体状况;青年、中年、老年女性大众体育参与的特点;不同性别大众体育参与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了解目前我国妇女参与大众体育的现状,揭示我国妇女大众体育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各级体育部门加强对妇女体育的工作和管理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000年,我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中有35%人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体育活动,其中女性占38.26%,占女性调查人口总数的30.80%,有69.1的女性2000年没有参加过任何体育活动。
2000年我国16以上城乡居民体育人口本研究以2001年对我国城乡居民群众体育参与情况调查所得的数据,将调查总体分为三类人群:即体育人口;偶尔参与体育的人口;非体育参与人口。所谓体育人口是指必须满足“每周参加三次体育活动,每次30分钟以上,且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偶尔参与体育的人口是指问卷中满足“2000年参加过一次以上体育活动”者,含参加了体育活动但未满足“体育人口”标准者;而非体育参与人口是指“2000年从未参加任何体育活动”者。文中提到的“体育参与人群”是体育人口和偶尔参与体育的人口的统称。总数为18.3%,其中16 岁以上女性体育人口占我国体育人口总数的37.5%,女性体育人口占女性调查人口总数的15.8%。比总体低2.5个百分点。
我国16岁以上女性的体育参与率呈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分布,其中体育人口在45岁以前低于总体水平,而到46岁以后开始超过总体水平。偶尔参与体育活动的女性在16~25岁和65岁以上年龄段高于总体水平,26~55岁均低于总体水平。
女性体育参与人群的教育结构以中等学历为主,体育人口中有相当比例的高学历人口,偶尔参与体育的人口低学历者居多。在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内,教育水平越高的群体,体育参与率越高。
在女性体育人口中,有职业者占63.7%,占在业女性的13.05%;无职业者占36.3%,占非在业女性的25.17%。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女性中,有职业者占76.66%,占在业女性的14.88%;无职业者占23.34%,占非在业女性的15.37%。
各职业间体育人口最大的差值为38.6,最小差值为8.8。女性不同职业人群的体育人口率的排序依次为学生、教科文人员、管理人 员、其他职业、直接、工人、农民。
以偶尔参与体育的人口为主流;总体上以无职业者体育参与率最多,占92.55%;其次是离退休女性,占80.28%;第三位是“其他”类,占42.96%;下岗人群最少,占30.5%。
女性体育人口去的最多的体育活动场所依次为公共体育场所、公园广场和公路街道边。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女性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以自家庭院为最多,在单位、收费体育场所和场院从事锻炼的人多于女性体育人口。调查也显示,能到收费体育场所享受各种体育休闲服务者仍属少数。
女性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与朋友一起锻炼排在第一位,而偶尔参加体育的人口首先是以个人锻炼为主。女性体育人口组织化程度较高,参加社区内、单位、体育辅导站俱乐部体育活动的体育人口大大高于偶尔参与体育人口。
研究表明,两类人群在参与体育的项目上无过多的差异,而且均把长走跑步、羽毛球、各种体操排在前三位,但在长走跑步,跳绳项目上偶尔体育参与者比体育人口的人要多。
研究表明,女性体育参与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于增强体力和健康、散心解闷消遣娱乐。此外,相当人数的体育人口是由于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于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讲,她们锻炼的时间不固定,随意性较强,在体育参与的动机上更倾向于改善情绪、美容减肥以及和朋友交流。影响女性体育参与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外在因素则主要来自于学校教育、大众媒体对体育的宣传、朋友的影响和单位体育活动的组织。
1.5.52000年有69.1%的女性未参加过体育活动,调查显示她们中有35.36%的人已打算今后参加体育活动,还有23.9%的人未做决定。打算参加体育活动的女性目前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是要有时间,第二是需要场地,第三是经济条件。
体育参与人群对群体工作的愿望是完全一致的(见表4),而非体育参与人群对体育开放场馆的要求不高,并且有相当比例的人群对群体工作的愿望说不清楚,说明这部分人群体育意识相当淡薄,因此如何引导人们增强体育意识,是群体工作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16岁以上女性大众体育的参与率为30.8%,不足其女性总人口的1/3。青年女性的体育参与率最高,老年女性次之,中年女性最低,总体上呈两头高中间低的状况。体育参与人群的教育程度呈中等水平结构。非在业群体的体育参与率高于在业群体。
长走跑步、羽毛球、各种体操、乒乓球、跳绳、交际舞和体育舞蹈是女性参加体育活动人数最多的、排在前6位的活动项目。在体育活动场所的选择上,去公共体育场所的人最多,去收费体育场所活动的人最少。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上,和朋友一起参加锻炼的人最多,去体育辅导站俱乐部的人最少。体育人口中参加各种基层群众体育组织或俱乐部的人数高于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体育人口的组织化程度高于偶尔参与体育的人口。
2000年有69.1%的女性未参加过体育活动,调查显示她们中有35.36%的人已打算今后参加体育活动,还有23.9%的人未做决定。打算参加体育活动的女性目前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是要有时间,第二是需要场地,第三是经济条件。所有女性对群众体育工作的共同愿望是:(1)建立小区配套体育场所;(2)开放更多的体育场馆;(3)锻炼时有专人指导。
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体育参与率,青年人为最多,有47.63%的人参加体育活动;老年人次之,占38.68%;中年人为最少,占25.88%,呈两头高中低状况。
我国青、中年本研究中将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划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类人群:16~25岁为青年人群,26~55岁为中年人群,56岁以上为老年人群,并以此进行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大众体育参与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女性体育人口的文化结构属于高水平结构,56岁以上年龄段属于低水平结构。这一状况与不同年龄人群所处的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背景有直接的联系,对人们参与体育的影响无直接的关系。
女性不同的年龄组内各职业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有较大差异,16~25岁青年体育人口中学生为第一位,依次为教科文工作者、管理人员、直接、工人、农民;而中年人群体育人口的职业分布教科文工作者居首位,依次为其他职业、学生、直接、工人、农民;老年群体管理人员居首位,依次为直接、工人和教科文工作者、农民。
公共体育场所、单位体育设施和自家庭院是青年人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场所;公园广场、公路街道边和公共体育场所中年人经常光顾;而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地方由单位和公共体育场所向家庭附近转移,他们常在公园广场,住宅小区、公路街道边就近锻炼身体。收费体育场馆、单位体育设施、公共体育场所、自家庭院都是青年人为最多,并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而在公园广场,住宅小区、公路街道边则数中、老年锻炼者居多。偶尔参加体育的中、老年女性由于没有形成稳定的锻炼习惯,锻炼时间不固定,故锻炼场所主要考虑其便利性,大多以在自家庭院、住宅小区、公路街道边锻炼身体为主。
不同年龄阶段女性体育人口无论是青年、中年、老年均把和朋友一起锻炼、个人锻炼形式排在首选位置,而对于其他活动形式,青年女性更多地参加单位组织的锻炼;中年女性更注重和家人一起锻炼;而老年女性则更多地参加社区内组织的活动。个人锻炼、和朋友一起锻炼、单位组织的锻炼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而参加社区内组织的活动和体育辅导站俱乐部活动有随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
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青、中年女性,除个人锻炼、和朋友一起锻炼外,常与家人一起锻炼,而老年偶尔参加体育活动者与体育人口的主要锻炼形式基本相同。
长走跑步、羽毛球、各种体操、乒乓球是青、中年体育参与女性都喜欢的项目。足篮排球、游泳、跳绳、交际舞体育舞蹈、登山等有一定运动量和竞技性的运动项目青年组参与较多,网球、保龄球台球、冰雪活动等对场地器材要求较高且有消费要求的项目,参与的人数相对较少,但也还是以青、中年人群为主流;交际舞体育舞蹈、民间舞蹈、跳绳、游泳、登山等健身健美项目较受中年女性的青睐;老年人除长走跑步和各种体操外,常参加交际舞体育舞蹈、气功太极拳、民间舞蹈、登山、武术、地掷球门球运动量较小的项目。青、中年人的活动项目比老年群体的活动内容更丰富、更时尚。
调查显示,年纪越轻参加越多的活动项目有:长走跑步、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冰雪活动、跳绳、篮排球、保龄球台球、登山。年龄越大参加越多的活动有:交际舞体育舞蹈、气功太极拳、武术、民间舞蹈、地掷球门球。
首先,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上,增强体力和健康、散心解闷消遣娱乐是各年龄段女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诉求:
青年人群体中相当多的人是由于学生时代养成了锻炼习惯、为了提高运动能力、情绪修养和改善、和朋友同伴交流参加体育锻炼。
中年人为美容和减肥居多,而且陪子女进行锻炼的人多于青年和老年。由于现实的身体健康状况总体上比青年人要差,比老年人要强,故体弱多病参加体育的人多于青年人但少于老年人。
老年群体把健康的价值放到了更重要的地位,由于体弱多病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比青、中年人增多,反映了年龄越高对健康问题考虑的越多的趋势。此外,老年群体中离退休比例较高,并有一定数量的空巢家庭,自然渴望人际交往。所以为散心解闷消遣娱乐、和朋友同伴交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多。
从影响各年龄段参加体育活动的外部因素看,青、中年参与体育都大多受学校教育、媒体的宣传以及朋友和同事的影响,但青年女性比中年和老年人更易受到体育读物和明星的影响;中年人受单位和家人的影响高于青年人和老年人;而老年人最易受同事和朋友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从不谙世事到中年盛时,最后到耄耋之年。伴随着生命周期的推进,我们也会经历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并处于不同的家庭地位,承担不同的家庭责任。本次的调查对象是16岁以上的城镇居民,16~25岁之间的青年人生活负担轻,大部分还没有进入婚育阶段,特别是由于近2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此年龄段青年人的父母也比较年轻,无需照料。进入婚育阶段后,女性的休闲时间都急剧缩短,这和他们的角色与家庭责任的转变密切相关。这时女性的生活中心则开始转向丈夫或孩子,尽做妻子或是母亲的责任。所以女性在这一阶段的休闲也大多表现出以家人为中心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孩子终于自立,不再需要生活上的照顾和学习上的监督,当家庭终于成为空巢时,女性才能喘一口气。所以,女性体育人口曲线虽然与男性一样呈U形状,但女性在 46~55岁年龄段开始超过男性并一直持续下去。
青年、中年、老年各人群的体育参与状况大致有如下特征:16~25岁青年女性是各年龄段中体育参与率最高,而且是偶尔参与率高于体育人口率的群体。她们中的体育人口学生占最大的比例。这一年龄组女性绝大多数未婚未育,多数生活在核心家庭,其家务劳动及生活负担最轻,使他们有更多的闲暇参加体育活动。青年女性比起中老年人接受的教育程度高,故高学历人群的体育参与率最多,有1/4的人是大学学历。她们喜欢在公共体育场所、单位、自家庭院进行锻炼和消遣,是女性去收费体育场所的主要消费群体。除了喜欢个人或与朋友一起锻炼外,比中、老年人更愿意参加单位组织的活动,但很少参加社区或体育辅导站俱乐部的体育活动,组织化程度较低。她们喜欢参加有一定运动量和竞技性的篮排球,游泳、跳绳、登山、体育舞蹈等活动项目,比中老年更多的人参加网球、保龄球、雪活动等对场地器材要求较高且有消费要求的活动,她们参加的体育活动内容更丰富,更时尚。从主观上她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除了增强体力和健康,消遣娱乐外,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能力,并且是由于在学生时期就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在客观上,经过媒体炒作的体育明星的影响会帮助她们形成对体育的兴趣。目前,在 16~25岁的2000年未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人群中,今后打算参加体育活动人数最多,占45%,还有28%的人正在犹豫。她们参与体育锻炼最需要解决的是场地器材问题。青年女性对群众体育工作最大的愿望是开放体育场馆。
26~55岁的中年女性是大众体育参与率最低的年龄群体。她们正处于婚育和工作的繁忙期,在不同年龄阶段还面临着不同的家庭和工作的压力,家务劳动、生活上的经济负担及工作压力最重,使得她们大多数人难得闲暇参加体育。这一年龄阶段的体育人口的年龄趋势是从26岁开始骤然下降直到45岁才又开始回升,故45~55岁年龄段的女性相对有较高的参与率。在教育程度上,26~35岁中青年的体育人口属高学历结构,而36~55岁以中等学历者为多数。在职业分布上以管理、“其他”、科教文职业者为主体。她们最常在公园广场、公路街道边和公共体育场所中锻炼身体。并且在公路街道边和住宅小区锻炼的人多于青年和老年群体。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上,她们自己去锻炼以及和朋友一起锻炼的次数开始减少,比青、老年人更多地是和家人在一起,并且有更多的人开始走入社区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体育俱乐部或其他群众性体育组织的人口大增。从主观上她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除了增强体力和健康、消遣娱乐外,中年女性为美容、减肥、陪伴家人而参加体育活动者居多,交际舞体育舞蹈、民间舞蹈、跳绳、游泳、登山、健身器活动等健身健美项目倍受青睐。中年女性在客观上易受单位和家人的影响参加体育活动或形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目前,在26~55岁的未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人群中,有34%的人今后打算参加体育活动,占45%,还有24%的人正在犹豫。她们参与体育锻炼最需要解决的是时间问题。中年女性对群众体育工作最大的愿望是建立小区配套的体育场所。
5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的体育参与率低于青年群体,高于中年群体。这一人群的体育人口率高于偶尔参与率。她们绝大多数属非在业人口,且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在教育程度上,这一年龄阶段的体育参与人群属低学历结构,她们最常在公园广场锻炼身体。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上,她们喜欢自己或者和朋友一起锻炼,比青、中年人更多地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是参加体育俱乐部或其他群众体育组织的人数最多的群体。老年女性比青中年弱多病者居多,主观上更关注健康,渴望人际交往,故参加体育活动大多是为了增进健康和满足渴望与人交往的心理,可以说这一群体是最理性的锻炼群体。她们在客观上参加活动或形成体育兴趣方面最易受同事和朋友的影响。在参与活动的项目方面,老年人除长走跑步和各种体操外,常参加交际舞体育舞蹈、气功太极拳、民间舞蹈、登山、武术、地掷球门球运动量较小的项目。目前,在55岁以上未参加过体育活动的女性中,有25%的人今后打算参加体育活动,有12%的人还未决定。她们参与体育锻炼最需要解决的是场地器材问题。老年女性对群众体育工作最大的愿望同样是建立小区配套的体育场所。
2000年我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18.3%的体育人口中,男性体育人口占62.5%,为男性人口总数的20.2%;女性体育人口占37.5%,占女性人口总数的15.8%。女性体育人口要比男性体育人口低4.4个百分点。2000年,我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中有35%人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体育活动,其中男性占61.17%,占男性人口总数的38.14%;女性占38.26%,占女性人口总数的30.80%。2000年男性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也大大高于女性。
不同性别人群在不同年龄阶段在大众体育的参与上存在的变化和差异突出表现为两点,一是16~25岁青年体育人口中,男女相差悬殊,男性多于女性近一倍;二是自46~55岁年龄段开始,女性体育人口开始超过男性,并一直持续到65岁以后。
46岁以后,女子体育人口之所以开始反超男性,一是女子较男子早进入退休年龄,使得女性来自社会和家庭压力相对减小,而男性仍在工作,即便是退休或下岗,由于社会角色B体育官方网站,该年龄段男性仍然面临着寻求职业,没有摆脱家庭生存的负担,所以这阶段的体育人口与前两个阶段保持不大的差距。到56岁以后,男性体育人口明显上升,然后趋于平缓上升并在65岁以后与女性保持大致相同。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6~25岁阶段的男性体育人口大大高于女性。究其原因是女性婚育年龄比男性早,此年龄段的女性结婚比例高于男性。但我们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从职业调查数据来看,在这一年龄段学生比例占大多数,这一方面说明学生体育人口在体育人口总体中占相当的比例,同时也反映出在学校期间,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体育参与方面已表现出巨大的差距。
学生时代所形成的对体育的兴趣以及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是他们进行终身体育的基础,对走向社会以后体育的参与将产生极大的影响。调查显示,无论是体育人口还是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学校期间就爱好体育,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未能形成对体育的兴趣、掌握最基本的锻炼技能,学生一经离开学校,便会立即中断体育。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非体育人口是在20岁以前就中断了体育,而女性更为严重。
调查结果提示我们,尽管我们现在已经注意到不同性别学生的生理心理差异,实行男女分班教学,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锻炼的手段和方法上、体育设备器材的配备上、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技能的储备上等还未能适应不同性别学生的需要,真正从不同性别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出发,特别是女性学生的性别特征出发,通过适当的教学内容、锻炼项目和手段,引导和吸引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我国男女各职业人群的体育人口率除直接外,男性均高于女性,但除学生外,在科教文职业内部体育人口的两性间差距十分显著。
进一步的数据显示,在女性科教文职业人群中,偶尔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居多,高出男性10个百分点,说明这种情况可能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有关,特别是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女性,其工作时间属非制度工时,她们一方面同男性一样承担着同样的劳动量,同时还担负着家务,并且在工作、休闲及家务劳动方面往往在时间安排上随机性大,这就使得她们不可能像男性或其他职业的女性一样,有规律并经常地参加体育锻炼。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6~35岁职业女性的体育人口高于男性,而中老年职业女性体育人口率与男性差距不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26~35岁年龄阶段女性多数为科教文人员、“其他”和管理职业,我们认为,这些职业的女性经济地位、教育程度都较高,自身的主体意识也较强。而且这个年龄段的人恰好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一代,她们生存的社会环境较之改革开放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讲求时尚、健身、形体美等理念较之改革开放前更加成为年轻女性的追求,已不自觉地与中、老年职业女性形成“代沟”。透过女性的体育参与,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在不同性别人群体育活动的参与上,一方面必然要受到各自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性别文化”的差异。
从女性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和活动场所的选择来看,女往范围较小,仍以家庭为主。虽然两性都是与家人在一起进行体育活动,但女性选择的比例更大,而选择在单位与同学、朋友、同事、业务伙伴一起进行体育活动,则是男性更多。同时女性和邻居的关系也更密切,喜欢经常在居住社区锻炼的女性大大超过男性。这些都说明女性的活动范围仍是以家庭为轴心,亲属是家庭关系的扩大,邻居则是家庭范围的伸展。当然,随着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程度的加强,女性的交往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其社会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只是目前在程度上和男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6.1群众体育中女性不如男性的现象并非偶然现象,尽管新中国成立之后,宪法保障了妇女在、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性平等的权力,从而也保障了妇女参与体育的权力,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还远没有根本消除。女性在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和闲暇时间等方面与男性的差别,必然会导致群众体育领域内两性之间参与程度的差异。
3.6.2影响女性进行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前面所述的一些指标,我们会看到女性的体育参与状况与她们的年龄、职业、经济地位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相关。但更深一步的研究发现,与这些因素直接相关的是女性的角色身份、角色期望与女性的自我意识,这些才是影响女性体育参与的根本原因。
3.6.3对于不少女性来说,体育或休闲在其生活中基本上是无关紧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女性自我意识较弱。例如,在女性非体育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参与体育的期望和要求说不清楚。自我意识包括对个人价值的理解,对自我作为主体的意识等,它决定了女性是否认为自己享有休闲和体育的权利,是否认识到休闲和体育对于个人的发展的意义,以及是否积极地寻求自我发展。许多女性之所以并非将体育与休闲视为自己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并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意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们对自我价值的界定不清晰,对自我主体的追求不明确。调查表明,对于体育参与者来讲,时间、场地、经济条件固然重要,但不是绝对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们的主体意识。
3.6.4在认识女性在群众体育参与方面的“弱势群体”的问题上,一方面需要看到由于社会上男女不平等及社会性别和社会化教育对女性参加体育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客观地认识不同性别生理、心理特征和性别文化以及个体差异对男女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两性在体育参与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女性一定要超过男性或者两性的体育参与率一定要相等。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从未参加过体育活动的男女人群,在闲暇所喜爱的活动有着很大的区别,带有明显的性别色彩,除看电影电视外,男性在闲暇比女性更喜欢看小说杂志、进行读专业技术书籍和文化学习、参加棋牌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而女性的闲暇更擅长逛商场、旅游、会客聊天、看展览、听音乐会和参加卡拉OK、养鱼花鸟等。表现出在人际互动方面,男性更注重聚会式的“交往”,女性更注重人际间的双向“沟通”;在消遣活动方面,男性更喜欢“玩”,女性更喜欢“逛”的特征。
因此,需要我们更为关注的是,要真正认识不同性别人群特别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参加体育活动的身心特点和差异,使不同性别的人,或者说要引导两性在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帮助他们解决参加体育活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公民提供良好的体育公共服务,并在政策和法规上和实际社会生活中切实保障女性参与体育的权利。
3.7.1研究表明,不同性别人群大众体育的参与状况存在着差异:总体上女性的体育参与水平低于男性;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职业背景的两性人群其体育参与情况存在着变化和差异;男女在体育活动内容上表现出不同的“性别文化”;而在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场所的选择上有所不同。
3.7.2与男性相比,在大众体育的参与上女性显然是“弱势群体”,影响女性进行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女性在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和闲暇时间等方面与男性的差别,必然导致群众体育领域内两性之间参与程度的差异。更深一步的研究发现,与这些因素直接相关的是女性的角色身份、角色期望与女性的自我意识,这些才是影响女性体育参与的根本原因。
3.7.3两性在体育参与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女性一定要超过男性或者两性的体育参与率一定要相等。群体工作要客观地认识两性在生理、心理及性别文化上的差异。
3.7.4由男女大众体育的参与所揭示的学校体育教育上的性别差距,是值得我们给予高度重视并需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女性在数量上占人类总体的一半,她们的生存状态直接决定了人类整体的生存水平。社会的进步使得体育成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大众体育参与状况不仅关涉到女性,同样影响到国家整个体育事业发展的进程。本研究仅对全国妇女大众体育参与的总体状况,各年龄时期女性体育参与的特征,两性间大众体育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做了初步的探讨,涉及到的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在新世纪伊始所进行的中国妇女大众体育的研究还会持续而深入地进行下去,以充分发挥其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