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B体育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高温天气持续警惕!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死亡率极高!

2024-08-26 15:09:0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高温天气持续警惕!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死亡率极高!近期,四川省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盆地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个别地方超过40℃,多地发布了高温预警。据气象预测,此次高温天气过程还将持续,7月至8月部分地区还可能发生阶段性高温热浪。

  据中国气象消息,截至昨天(12日)下午16时,全国实况气温排行榜前十位全部都在40℃+,81个高温红色预警生效中。大家经常挂嘴边的“热死人”并非玩笑话,因“热射病”昏迷乃至死亡的案例,今年盛夏已发生多起。

  据温州网消息,7月9日,温医大附二院龙湾院区急诊接诊了一名核心温度高达42℃的热射病患者,经过急诊抢救后,至今还在急诊EICU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同样在浙江,据统计,丽水市中心医院近一周已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名70岁女性在家没注意防暑,午睡时出现高热、意识模糊,送医时体温达42.5℃,多脏器衰竭,目前仍在抢救。

  “这两天急诊收治了10多例中暑患者,包括一名严重的热射病患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医生表示,这名热射病男性患者56岁,10日在工地户外作业时出现头晕、呕吐等,送医时体温41℃,意识不清,经治疗正慢慢好转,但因肾功能受损仍住院治疗。

  7月初,杭州也有一名40岁的跑步爱好者在西湖边晨跑后倒地昏迷,被诊断为热射病。该男子送医时体温41℃,经急诊抢救脱险。

  在此之前,河南省郑州一名男子就因为中暑突然昏迷,被送到医院的ICU病房抢救时, 医生监测他身体的核心温度已经达到了42.3度, 体内所有的脏器就像在水里“煮”过一样。

  7月12日,江苏省中医院消息,一名37岁的装修工人连续工作4小时后,头晕、频繁呕吐,被确诊为热射病。据了解,这是今年南京首例热射病患者。

  7月1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B体育-Bsports,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去世。这3名热射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0余岁、40余岁和60余岁,其中年轻的两位患者均是户外工作者,年龄稍大的患者发病时正在湿热的厨房做饭。

  通俗地理解,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

  而一旦出现重症中暑,患者会出现意识涣散、肌肉抽搐、四肢无力、血压下降、体温超过40℃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有条件的话移到空调房间。在腋窝、头部、腹股沟大动脉明显处放置冰袋或用30%~40%酒精涂擦,同时用电扇或扇子等吹风以快速散热。

  出现心跳骤停时,要立即做心肺复苏。同时联系120,转运到有血液净化治疗条件的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通常要在2个小时内把患者体温从40℃以上降低到38.5℃以下。

  热射病虽然不多见,但大家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温度超过35度,最好不要长时间在室外活动,以免中暑。

  每年的七、八、九月是“热射病”的高发期,“三伏天”来了,炎炎夏日,我们来看看如何合理预防热射病。

  1.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使得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在高温天气里,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饮水应少量多次,水温不宜过高。

  2.合理的饮食,多吃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增强机体免疫力;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

  3.在高温天气里,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饮水应少量多次,水温不宜过高。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如运动饮料等。

  5.注意高危人群的预防。对于婴儿:高温天气里,应给婴幼儿及儿童穿着清凉、宽松的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不要将婴幼儿或儿童单独留在车里。对于老年人:存在肠胃炎、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容易诱发热射病的疾病,一定要早期积极配合治疗。对于高温环境工作者:注意保持通风,建议多饮水,多补充热体所需的无机盐成分,如钙、磷、钾、钠、镁等,避免发生脱水。

  为进一步加强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生产生活正常秩序。7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紧急通知,切实做好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指导督促企业落实高温天气作业劳动者权益保障措施,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是指导企业与劳动者协商安排工作时间。指导企业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加大班次轮换、减轻劳动强度等方式,最大程度减少户外工作劳动者高温时段的户外工作时间。指导平台企业视情况采取延长配送时限等措施保障外卖员等平台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对确因高温天气影响劳动者不能按时到岗的,指导企业与劳动者协商采取错时上下班、弹性上下班等方式灵活安排工作时间。企业因受高温天气影响合理调整工作时间或者工作任务的,劳动者应当配合并遵守相关制度规定。

  三是切实保障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益。企业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高温津贴纳入工资总额,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冲抵高温津贴。

  四是督促企业履行劳动保护主体责任。指导督促企业切实加强对高温天气作业劳动者的关心爱护,落实防暑降温相关劳动保护措施,加强健康检查。对不适宜在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企业应与劳动者协商合理调整其工作任务。积极改善工作条件,增配降温设备,为高温天气作业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加强高温防护等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五是加强政策宣传和监督检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对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形成关心关爱高温天气作业劳动者的良好氛围。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不按规定发放劳动者高温津贴或其他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切实维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权益。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新闻网、国家卫健委、央视新闻、中国天气网、人民日报、神鸟知讯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href=""

搜索